自2016年出臺以來,凝聚著全體成員的價值追求、共同愿景和行為規范的《北京市十一學校一分校行動綱要》在學校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了深入學習《行動綱要》,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12月6日晚,由教師發展中心主辦的第六期青年教師發展課程在智圓樓圖書館舉行,13位2018年新入職教師圍繞《行動綱要》,進行了深入的學習和研討。
為了達成良好的學習效果,各位教師事先認真閱讀了《行動綱要》,并結合入職以來的工作經歷,書寫了感悟與體會。在課程研究院兼職研究員韓憲昌、張冬賀老師的帶領下,13位老師分組進行交流。各位青年教師圍繞學生、教學和科研,就《行動綱要》的具體章節,談了自己的理解及對工作帶來的啟發。在此基礎上,老師們也進一步提出了工作實踐中面臨的困惑,并就如何解決進行了熱烈探討。于海龍、田藝偉、沈娟、張麗麗等老師參與研討并給出了指導意見。而后,各小組共同梳理了討論成果,并繪制海報進行可視化呈現。
熱烈的研討過后,鄧鵬飛、王曉玥兩位老師分別代表各自小組進行分享。鄧鵬飛老師從一分校的愿景——“充滿愛、可信賴的生命搖籃”談起,提出愿景的實現需要全校老師、學生的共同努力,也離不開家校合力。而其間,行動綱要是一個重要的引領和依托,確保著愿景的實現。小組成員對《行動綱要》的學習感悟集中在“個體關注”這一中心,分學生和老師兩個角度展開。對學生,需要發現、幫助和賦能。無論是活動還是課程,都應該將舞臺還給學生,幫助他們發現真問題,解決真問題,讓他們發光發熱;而作為老師,在工作中不可避免會遭遇“痛點”。而唯有直面痛點才能有成長,以正確的態度和方法對待痛點才會有收獲。因此新教師應該通過科研、通過批判性學習面對痛點,解決痛點,更快地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優秀教師,把師者的愛真正給到每一個個體。
王曉玥老師的分享同樣用關鍵詞串聯了小組的收獲,同時也呈現了有待于進一步思考的困惑。社會、家長、學生是一個命運共同體。而這個共同體需要學校課程來進行聯結。身為教師,我們在教學實踐和課程開發中要勇于創新,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善于引進家長資源支撐課程發展。而課程的目標要著眼于使學生擁有終身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即龍娃核心素養中要求的元認知和元學習。此外,王曉玥老師也提出了新教師們面臨的困惑:如何整合學習資源,讓作為新教師的學習更為有效?如何合理安排時間,讓新教師抓好專業發展的黃金期?如何抓好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如何更好地處理家校問題,展現教育智慧?
老教師是一所學校的財富。在新教師分享過后,張麗麗老師作為從教二十余年的前輩教師,和老師們分享了自己的體會。她講述了自己作為老師如何發現和喚醒學生的動人經歷,以及作為家長,自己的孩子如何被老師啟發和鼓勵的故事,向各位新教師傳達了一個樸素的道理:《行動綱要》從知到行雖然不易,但只要我們沿著正確的方向用心去做,一定會有好的結果。
沈娟老師結合自己從教多年的感悟,提出了優秀老師的三個關鍵要素:“勤、能、愛”。勤不只是勤勉,也要勤于思考,不斷提升教育智慧;“能”要學識扎實、素質過硬,成為學生的榜樣;愛是師生關系落腳點,愛學生要愛得純粹,愛得具體,才能真正幫助一個個個體成長。
田藝偉老師表示,作為老師,我們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如何在實際工作中“一地雞毛”中始終保有美好的教育理想,真正做到仰望星空、腳踏實地?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think big,始終保有大思維、大格局。雖然作為一個普通老師,但可以站在更高位去想為什么要做這件事?為什么要這樣做?找到源頭,也就找到了《行動綱要》背后的靈魂,我們繁忙的日常也就會有著更光亮的方向。
最后,于海龍副校長的點評再次為新教師們撥云開霧,使新教師更進一步理解了《行動綱要》的本質。于海龍副校長說:“外校老師來到一分校,會感嘆這里的師生有著獨樹一幟的精神風貌。我們很難講清這種風貌是如何形成的,它更多是受學校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而《行動綱要》就是一分校文化的重要支撐,它以平實接地氣的語言呈現了學校辦學的底層邏輯。身為一分人,要建立起對《行動綱要》的深刻認同,讓它成為共同說出來、做出來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p>
在青年老師踏上工作崗位的第二年,再讀《行動綱要》,是一次對愿景的再展望,對使命的再堅定,對行為準則的再明確。愿各位老師不忘教育初心,牢記師者使命,在《行動綱要》的引領下,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好。